第五章
一
唐越对张思宇讲,那一段时间李淑贞心里充满了绝望和哀伤,她的丈夫和小叔子被关在监狱里,不知道结局会怎样。突然,就听到了他们被杀害的消息,李淑贞的天都塌了。
她醒来时,看到了自己身边围着的几个年幼的孩子,他们哭喊着,吓得浑身发抖,李淑贞想,为了孩子们自己必须坚强起来。
孙宝仓告诉她,日本宪兵会在暗中监视,他们想知道有谁会去给死者收尸,然后抓捕更多的抗日人士。但你是家属,宪兵也认识你,你去收尸是正常的,你就放心大胆的去。
李淑贞感激地看着孙宝仓,她知道他是在冒着生命危险帮助自己,是个好心人。
第二天她强忍着悲痛,买了两口棺材,租了两辆大车,踏着厚厚的积雪,带着大女儿去北郊为丈夫和小叔子收尸。
在北郊,李淑贞看到了八位烈士的遗体。除了她的丈夫和小叔子,她还认出了其中一个叫谭继中的,是自己家鞋帽店的店员。其他的几位烈士,她并不认识。
在车老板的帮助下,李淑贞将丈夫和小叔子的遗体抬进了棺材,然后埋在了他们牺牲不远处的白塔下。她默默地跪在坟墓前,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,而身边的女儿已经泣不成声。
第二天李淑贞又买了一口棺材,掩埋了谭继中,她不能扔下谭继中不管。她听丈夫说过,谭继中从山东只身来闯关东,在卜奎城无亲无故。
其实当时江兰心在暗中看着这一切,她装扮成拾柴的老妇人,来到北郊白塔附近,但是她不敢靠烈士们的遗体太近,她知道日本宪兵在偷偷监视谁会去为烈士们收尸。江兰心也注视着李淑贞,目睹她先后埋葬了丈夫、小叔子和自家的伙计谭继中,可是江兰心不敢公开去帮助她。
日本鬼子杀害张宏星后,查封了他的鞋帽店,李淑贞为了安葬三个人已经花光了手上的钱,她带着四个孩子,过着艰难的生活。
这一天,李淑贞拖着疲惫的双腿走在街上,她想去附近的米店赊一点苞米面,却没有赊到。她心情沉重,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日子。
唐越身穿便装,用围巾捂住脸,始终在暗中注视着她,他知道李淑贞的周围一定有特务在监视,但他还是决定冒险接近她。他迎着李淑贞走过去,假装不小心撞了她一下,趁机把一个纸团悄悄塞进了她的口袋。
李淑贞并没有察觉到这个纸团的存在,她继续往家里走去。直到回到家里,她才发现了口袋里的纸团。她小心翼翼地打开纸团,里面有一点钱,纸上写着:“大嫂,我是张宏星的朋友,你去福兴德杂货铺,找老板陈德才,他会给你一个糊火柴盒的活儿,能挣一点钱。”
李淑贞看到这个纸条,心中涌起了一股热流。她想起那个撞了自己一下的年轻人,知道这个纸条是陌生的年轻人给自己的帮助,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谁,但她内心非常感激。她决定按照纸条上的安排去找那位叫陈德才的老板,或许真的能得到一份工作,维持善家里的生活。
第二天,李淑贞按照纸条上的地址找到了陈德才,他是一个看上去就很憨厚的人,听说了李淑贞的遭遇后,决定帮助她。他给了她一些糊火柴盒的材料,让她拿回家里做,然后定期把糊好的火柴盒送来。
此后的一段时间,李淑贞带着孩子开始糊火柴盒,虽然这份工作收入不多,但对于她来说已经是一点帮助了。
那一段时间,江兰心也一直想接近李淑贞,可是发现她家附近始终有特务,找不到接触的机会。江兰心经常用厚围巾把自己的脸包裹起来,在李淑贞家附近徘徊,终于有一次江兰心看到李淑贞出来上厕所,她赶紧跟了进去。
见厕所里没有其他人,江兰心悄悄对李淑贞说:“大嫂,我是张宏星的朋友。”
李淑贞抬起头,看到了江兰心,眼中闪过一丝光亮。
“这里不安全,你快走吧。”李淑贞小声说道。
“我知道,我就是来看看你。”江兰心把一些钱塞给李淑贞。
“谢谢你,不过我不能要你的钱,你也有自己的生活要过。”李淑贞说道。
“大嫂,你就收下吧。10天后还是这个时间我会来看你。”江兰心说完就赶紧走了。
从此之后,女厕所就成了江兰心和李淑贞见面的地点,江兰心又给李淑贞送过两次钱,也从李淑贞那里知道了一点张宏星、张恒星牺牲后的情况,同时得知了孙宝仓这个名字。
可是过了一段时间,江兰心再去李淑贞家附近,发现大门上了锁,房主贴着招租的纸条。从此以后,江兰心再也没有见过李淑贞,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。
二
听着唐越的讲述,张思宇的泪水打湿了双眼。赵丹枫见天色已晚,为了不打搅唐越休息,她提议今天就聊到这里,她的私心是,这样明天我还可以来。
唐越把赵丹枫、张思宇送到院门口,赵丹枫望着唐越,微笑着说:“唐老,谢谢您,以后可能少不了麻烦您。”
唐越怎么会不懂得赵丹枫的心思,他长叹一口气,说道:“好吧。”
赵丹枫也明白唐越这一句“好吧”的深刻含义,这就等于他答应接受访问了!赵丹枫已经无法掩饰内心的喜悦,这个堡垒攻破了。
唐越对张思宇说:“孩子,明天你给我讲一讲你奶奶他们走后的事情,我惦记了大半辈子,愧疚了大半辈子。”
张思宇答应着,给唐越鞠了一躬。
赵丹枫这边有了巨大进展,夏忠林那边也没闲着。昨天,夏忠林在档案馆一直工作到晚6点多,刘馆长过来说夏科长您再不走我都没法下班了,夏忠林这才恋恋不舍地起身。
二人路过收发室,那个老更夫把头从小窗口伸出来,问刘馆长这位同志是不是咱们单位新来的。
刘馆长冲着夏忠林说:“你看看,连我们更夫都把你当成新来的了,说明你真是兢兢业业。”
夏忠林跟更夫客气:“我是市民政局的,要查阅些历史档案,以后免不了给你添麻烦。”
更夫讨好地笑着:“没关系,只要是刘馆长同意,以后馆长正常下班,您看到什么时候都可以。”
“师傅您贵姓?”
“免贵姓李”
今天一大早,夏忠林又准时出现在刘馆长面前。
“还有一些档案或许对你有用,夏科长,你跟我来。”刘馆长说。
夏忠林跟着刘馆长来到一间仓库,说它是仓库应该不准确,其实这也是一间资料室,不过这些资料并没有经过整理,散乱地堆放在架子上、书桌上、地上,而且落满了尘土,所以说它更像是一间仓库。
“我们一直在跟人事局要人,可是年轻人都不愿意来我们这种单位。档案馆就剩我们老几位了,干不动了。”
“档案是无价之宝。”夏忠林说。
刘馆长依然自说自话,“就盼着分来几个年轻人,赶紧把这些档案整理出来。”
“这都是什么时期的档案哪?”
“都是伪满时期的,想翻你就翻吧。”说完刘馆长就出去了,留下夏忠林一个人望着这一堆堆的故纸发愁。
好一会儿,夏忠林走出仓库,对刘馆长说:“刘馆长,麻烦你给我准备一把笤帚,我回家去换件旧衣服。”
“不光是旧衣服,还得有帽子、口罩、手套。”
“知道了。”说完夏忠林急匆匆走了。
夏忠林花费了一整天时间,打扫了那间仓库,把里面的档案初步整理了一下,所谓初步整理,也不过是把少部分有年份的档案上了架,还有更多年份不详的、无法归类的,只好暂时堆放在一边。这里的档案太多了,从民国到解放初期的都有,其中大部分是伪满的,关键都不是成卷的,这些散乱的档案包括户籍的、经济的、市政的、土地的、铁路的、警事的、军事的。。。。。。要想把这些档案整理好(很多文件、资料还不能称其为档案),确实是一项大工程。档案馆这不是抓我的劳工吗?可是我一个人就算是干上两年也不一定能搞完哪。夏忠林想。
在搞档案的人眼中,没有一页故纸是无用的,所以他们什么也不舍得丢,哪怕没能力整理,也要堆在那里。他们是怎么想的呢?档案是历史,所以也不急着查看,也可以交给历史去处理。夏忠林边干活边胡思乱想。搞档案工作,还得有一份热爱,不然对着这么多故纸,对着这厚厚的灰尘就得打退堂鼓,这份热爱包括好奇心、求知欲、忍耐力、责任心等等,当这些散乱的纸张被分门别类装订成册,当需要的人一页页把它们翻开,当查找到所需要的内容,这些故纸就是无价之宝。
夏忠林擦着汗从仓库里走出来,刘馆长端了杯水给他。
“刘馆长,你们应该有一个散乱档案整理工作推进计划,不然就这么堆着,慢慢就会烂掉,多可惜呀。”
“有,这样的工作计划我们有,就是进度太缓慢。缺人手啊,市里也不重视我们这一块,经济、民生、医疗、教育,哪个都比我们重要,档案工作排不上号。”刘馆长不停摆手。
